2001年★★★,借助力波啤酒广告歌《喜欢上海的理由》的影响力,力波一度到达巅峰★,曾连续多年稳居上海啤酒行业首位,收藏几代上海人对本土啤酒的记忆与情怀。
以前的冬天,没有空调和取暖器,上海人取暖就是靠热水袋捂手,铜汤婆子焐脚,早睡觉早焐被。
上世纪80年代,洗衣机业有一句行话:北有白菊★★★,南有水仙★★★,拥有一台水仙牌洗衣机,哪一个上海家庭不自豪?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菱冰箱在上海可是非常有名的,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在当时都属一流。上菱还引进了日本三菱的技术★★,生产出了顶顶好用的王牌产品——无霜冰箱。很多人家现在还有上菱冰箱,用了几十年都没坏。
以前没有餐巾纸,大家用手绢来擦★★,上海人叫“绢头★”。电视剧《上海滩》里的周润发,就标配了这样的手绢。
金星牌电视从1982正式投产以来★★★,一直到2000年还市场中占绝对优势。不过说来可惜★★,2003年就停产了,从此退出了彩电市场。
老上海人夏天必备的是蒲扇,但当时每家梦寐以求的★,都是华生牌电风扇。从前★★★,一边啃西瓜,一边吹风扇,简直是帝王般的享受 !
等市场上饮料品种逐渐丰富以后,乐口福也渐渐被雀巢速溶咖啡★★★、可口可乐、阿华田等替代★★,但是那种简单的快乐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
三五牌台钟之所以叫三五牌台钟★★,是因为它突破了国内大部分闹钟只能走7天的极限★★,延长至15天,于是就用三个五命名来突出这一性能。
当年的蛤蜊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平价护肤品里的“战斗机”。它的包装十分经典★,功效不输雪花膏,而且老少皆宜、携带方便★★★,说是上海人的最爱一点也不为过★,就算是现在★,依然有一些人还在用呢★。
家里的乐口福常常会和透明壁橱里那套带有盘子的玻璃杯具放在一起,通常只招待客人。但是客人上门毕竟不是天天有的事情,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乐口福可望而不可及,让小朋友们非常捉急。于是在冲调乐口福以外又多了另一种吃法——干吃!放学后饥肠辘辘的时候,趁家长在厨房忙着做菜★★★,偷偷拿个小勺,打开罐子,舀上一勺急吼吼地送入嘴里,香甜的巧克力味★★★,立马使人满血复活★!一般一回生二回熟,后面就愈发大胆★,直到罐子露底东窗事发,一顿“笋拷肉”那是逃不了的★★★!
上世纪80年代,穿回力鞋是潮人标志。但再潮的鞋子,只要碰到下雨,还是一双橡胶套鞋管用!
在黑白电视机称王的上世纪80年代★★★,彩色电视机横空出世★★★,一时成了稀罕物★★★!比如上海电视机厂旗下的金星彩电(上海电视机厂也是全国第一个引进彩电生产线的企业)。
还记得那款软包装的红宝桔子汁吗?当年红宝的利乐砖包装绝对走在时代的前沿,5毛一包★★,是很多上海学生的春游必备★★★。
虽然水仙主打双桶,没有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方便★★★,但在几十年前★★★,它可是高品质的代名词,随随便便都能用上七★、八年。
上世纪80年代,节日送礼就那么两样,一样是巨大的奶油蛋糕★★★,另一样是红色罐装的乐口福★★,用网兜一套,拎出来倍儿有面子。
“申花”其实是位于金陵东路339号上海三灵电器厂的品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申花洗衣机★、申花热水器都曾风靡一时,是上海著名商标。
红黄色的马口铁罐头,每次都要用勺子柄撬开盖子,露出来的就是上海小囡的高乐高——乐口福。
在永远的纯线年前,家家户户打开电视机都能听到力波啤酒的这首广告歌《喜欢上海的理由》★★。上海人和力波啤酒的故事,是申花队踢比赛的时候,是夏天摇着扇子和邻居坐在弄堂里谈天说地的时候,是辛苦奋斗一天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这段记忆深深地印刻在心中★★。
说到上海牌皮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款黑色★、皮质、方形,印有“上海”字样的手提包,是一代上海人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