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产业规划合理、生产工艺及装备水平先进、数字化、智能化运营,打造零碳生产,降低单位生产值的能源消耗,实现园区绿色发展。
(1)申报主体所递交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聚焦实践,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其中碳减排等数据需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如有虚假将取消其参评资格★★★。
(2)本次征集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对征集案例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审★★★。
具体表现在围绕能源清洁化利用、新能源★★★、储能、氢能、低碳工业流程再造★、绿色交通、建筑节能★★、绿色金融、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固废综合利用、减污降碳、生态固碳增汇等领域★★★,已形成具有示范意义且可具推广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应用场景等典型案例。
更好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发展★,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发起★★“Tan路中和:零碳园区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深入挖掘园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优化升级、节能降碳增效以及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的典型技术创新解决方案、应用场景等案例★★★,搭建园区交流合作平台,汇聚产业发展动能,助力零碳园区高质量发展。
近些年来,在相关国家政策、地方试点和企业实践的共同推动★★★,我国零碳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已建成或正在推进零碳园区示范项目★★,通过能源转型、绿色建筑和智能化管理等措施,逐步探索出符合区域特点的低碳发展模式★。
零碳园区通过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和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碳中和★★★,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近期中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建设,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典型案例如青岛中德生态园,通过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和零碳建筑模式★★★,打造产城融合型零碳社区;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依托风光氢储技术,打造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绿色工业体系。它们在新能源应用、低碳建筑、智能管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